繼密友 Jenny 的「情人節壓力症」後,近來掉頭髮、嘴角破、口腔炎、痘痘、濕疹、發紅斑的病人,隨著經濟環境轉差,紛紛到皮膚科醫生報到。
經濟不景,讓人壓力湧現,近來病人抱怨的皮膚症狀,不少是和壓力有關。例如俗稱「鬼剃頭」的圓禿 (alopecia aereata);發作時令人奇癢難耐的濕疹;俗稱「壓力痘」 的成人暗瘡;於嘴角的「皰疹」;造成口角、舌頭破裂的口腔炎;以及讓頭皮額頭等部位出現落屑性紅斑的「脂漏性皮膚炎」等。這些和壓力相關的皮膚症狀,多半在壓力減除之後即可獲得改善,但仍不少病人困擾於症狀帶來的不舒服及不美觀而來求診。
很多時病人壓力未除,但經由藥物協助,症狀多可獲得控制甚至治癒,減少病人因皮膚問題而對本來已很沉重的精神壓力雪上加霜。
如嘴角破、舌頭破、臉部長出屑狀紅斑、青春痘、或藏在神經叢裡的泡疹病毒,只要病人免疫不好、壓力一大,隨時就會再冒了出來。 除了透過藥物及減壓;避免熬夜、失眠、喝酒、吃辛辣食物,儘量心平氣和,都有助改善病情。另外,多攝取維他命B群有肋穩定神經,令壓力反應減少。
心裏的壓力會造成皮膚問題的惡性循環。像是敏感性肌膚或是酒糟(玫瑰痤瘡)的患者,其微血管很容易因為內在或外在的因素而擴張,造成臉部變紅變熱;而皮膚長期反覆的不適症狀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如果再用錯藥品或護膚品,或久治不癒時,其心理內在的壓力值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難以承受。當壓力值過大無法紓解時很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而這情形會造成微血管呈現更不穩定的狀況而讓本來的皮膚症狀更加難以控制。
脫髮也是一樣,當患者過度在意脫髮的情形,也會造成心理壓力值上升;壓力值一上升就很容易造成更多的脫髮;或更容易鑽牛角尖去注意落髮的問題。結果原本可能只是輕微的正常性脫髮最後卻變成嚴重的病態性脫髮。
我期待以後很多皮膚病的治療會有全新的方向,例如從探索皮膚病背後的神經皮膚學、精神皮膚學或生物回饋學的範疇等。或許此後有些皮膚病因此可以不需藉助藥物就可以改善。